綠豆椪的魅力:為什麼中秋一定要做?
每到中秋節,月餅、蛋黃酥、綠豆椪總是桌上必備的點心。相較於甜膩的蛋黃酥,綠豆椪的綿密口感與,更是許多長輩和小孩的最愛。自己動手做,不僅能控制甜度與油量,還能吃得更健康安心。
身為愛烘焙的小呂,今年特別想分享這次的「綠豆椪烤溫實驗」心得,希望大家不只學會做,更能做出自己喜歡的風味。
綠豆椪食譜:60 顆份量材料表
油皮材料
-
中筋麵粉 820g
-
糖粉 32g
-
沙拉油 328g
-
水 328g
油酥材料
-
低筋麵粉 600g
-
沙拉油 300g
餡料
-
綠豆沙餡 3000g
👉 包餡比例建議:油皮 25g、油酥 15g、綠豆沙餡 60g
綠豆椪製作步驟(新手也能跟著做)
-
製作油皮與油酥:油皮揉至光滑,油酥攪拌至無乾粉。
-
包油酥:將油皮包住油酥,擀捲 2 次。
-
分割與包餡:每份油皮+油酥 40g,搭配 60g 綠豆沙餡。
-
整形成圓球:收口朝下,輕壓整型。
-
進烤箱:依不同溫度實驗(見下文)。
綠豆椪烤溫實驗:高溫烘烤 VS 低溫烘烤
這次小呂特別做了兩組實驗,讓大家比較:
第一次實驗:上下火 170 度 30 分鐘(高溫烤)
結果是:綠豆椪「烤得比較大顆」,外皮澎起漂亮,但顏色偏黃,不是每顆都能呈現雪白色。
第二次實驗:120 度 60 分鐘(低溫慢烤)
結果是:雖然時間比較久,但每顆都「均勻雪白」,看起來更典雅,大小則比高溫版略小一些。
小呂的烘焙小訣竅
👉 開始大火烤至澎後改低溫,以高溫烤才會凸,澎後以低溫再烤至皮熟即可。
這個方法能讓綠豆椪同時保持漂亮外觀與熟透口感,推薦大家試試!
綠豆椪不失敗祕訣總整理
-
油皮與油酥要確實混合,避免爆餡。
-
包餡時比例要穩定,大小才會均一。
-
烤溫可依個人喜好調整:想大顆選高溫,想雪白選低溫。
-
想要外觀兼顧?採用「大火先澎,低溫收尾」最保險。
結語:中秋烘焙的小確幸
烘焙最大的樂趣,就是「邊實驗、邊找到自己的味道」。
這次的綠豆椪烤溫實驗,讓我更確信:食譜只是起點,真正的美味要靠不斷調整。
如果你也準備在中秋動手做月餅,不妨挑戰看看這份食譜,做出屬於自己的綠豆椪!
👉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實用,歡迎【收藏+分享】給親友,一起做綠豆椪!
👉 也別忘了在留言區告訴我,你喜歡「高溫大顆派」還是「低溫雪白派」?我很想知道
留言
張貼留言